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文化方面的体现。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命题,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表明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重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强调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关键。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道路相贯通,充实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基本规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