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军事变革(military refor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从中国的国情军情出发,走以信息化调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军队建设的整体转型,建设一支能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军队。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指导理论。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进程的产物。一方面,改革开放启动了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进程提供了最为基本的历史条件,军队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20 世纪90 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对国际战略格局调整和世界军事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世界新军事变革也由此初现端倪。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敏锐地察觉到高技术将对未来战争产生决定性影响,提出要深入探讨现代战争新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应对之策。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战略思想, 由此拉开序幕。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为应对当代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从中国国情、军情出发,在军事领域实行的以信息化为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的革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发展,其内容主要包括:(1)核心本质——“信息化”。这是对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揭示。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当现代化进程处于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阶段时,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本质与核心是信息化,这是追赶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的一个重要战略预判。(2)功能定位——打赢信息化战争。邓小平提出的“要准备打现代化战争”是基于对未来战争实质的判断。江泽民从“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到提出要“打赢信息化战争”;习近平提出要“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应对国内国际环境变化制定的战略目标。(3)基本途径——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复合发展。中国军队的信息化不能走发达国家先完成机械化再信息化的老路,也不可能逾越机械化阶段直接实现信息化, 而是根据国情和军情,在加强机械化建设的同时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信息化为主导,以机械化为基础,推动二者复合发展与有机融合。(4)战略步骤——“三步走”。按照1997年底中央军委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十几年时间,努力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的各项要求,打一个好的基础;到2020年力争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动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结晶,是人民解放军依据对国际战略形势和现代战争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着手调整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大政方针,体现了前瞻性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前进,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指导理论还在向前发展,在密切关注世界军事发展的动向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走出属于中国军队的克敌制胜的军事变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