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the pat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核心任务,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和“新型”这两个基本要求。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创新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各地生产力水平不尽相同,农业现代化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各地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形成全国多路径、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要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农业现代化,“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