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the law rul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般原理、价值、功能、原则、方法、路径、措施、保障等理论,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规范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运行操作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保障理论等。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学的思想和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理念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价值目标、价值原则和价值遵循。它主要包括:(1)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学说中的观念思想,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政党观、民主观、人权观、自由观、公正观、权力观、法治观等;(2)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建设中的观念思想,如社会主义法哲学、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学说等;(3)关于法、法治和法治建设的一般原理、价值、功能、原则、学说、方法、制度、体系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规范理论涉及法治的基本制度、法律规范、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程序、法治结构等范畴和内容,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法治的基本制度方面的理论,如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社会制度、基本文化制度等理论;(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面的理论,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内在关联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理论;(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方面的理论,如宪法实施监督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运行操作理论涉及法治行为、法治实践和法律制度运行等范畴和内容,它是法治原理的应用和实施。其主要内容有:(1)贯穿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各个环节中的理论;(2)贯穿在国家、政党、军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理论;(3)关于法治实践运行操作的科学内涵、一般规律、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保障理论涉及法治存在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等相关影响因素方面的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前提条件、国内外环境、法治话语权、法治队伍以及各相关影响因素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又指导这一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刻回答了我国法治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方向、道路以及总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想基础和学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