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the law rule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概念,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的重要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障。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学的思想、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想基础和学理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涵盖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方面的内容。其中,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前提和基础,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核心和重点,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支撑和保证,五大体系之间逻辑严密、协调统一。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是建设法治国家。其核心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进程,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目标。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长远目标。法治政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点,其核心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社会成员自觉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法律的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法治文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目标。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科学立法要求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有效性,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严格执法,要求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正司法,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民守法,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