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the path of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总结我国工业发展和工业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传统工业化是指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由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转变的经济发展过程,新型工业化就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叠加了信息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传统工业化过程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则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工业化强调发展中国家要学习发达国家以前推进工业化进程的经验,新型工业化则重视将工业化规律与本国自然和制度条件有机结合;传统工业化强调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数量的扩展,新型工业化则重视工业化过程中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工业质量。

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早在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就以“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作为第十二个问题的标题,指出:“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实践证明,我国作为一个大农业国,如何处理农、轻、重的关系,是我国工业化道路的一个核心问题。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概括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也是我国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主要引擎,是扩大我国城乡就业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