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Some Problems in Land Reform)

任弼时1948年1月12日在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收入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任弼时选集》。文章针对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中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先后发生的 “左”的偏差,分别从“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农村阶级”“应该坚固地团结全体中农”“对地主富农斗争的方法”“对工商业政策”“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问题”“打人杀人问题”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必须引起全党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划分阶级成分标准问题。针对有些地方没有掌握定阶级成分的正确标准,把许多人的成分定错了,没有分清敌我界限的现象,文章指出这种错划阶级成分的错误“不是孤立了敌人而是孤立了自己,把自己队伍里面的人送到敌人方面去,是多么严重的错误!”。文章明确提出,划分阶级成分的正确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依据人们对于生产资料的关系的不同,来确定各种不同的阶级”,即“由于对生产资料占有与否,占有多少,占有什么,如何使用,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的剥削被剥削关系,就是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

关于侵犯中农利益问题。针对土地改革中普遍存在的侵害中农利益的现象,文章分析了这一偏差的危害性,指出,侵犯中农利益,必使中农动摇,甚至可以被地主富农利用,而使贫雇农陷于孤立,是一种反马列主义的极端的“左”倾冒险主义倾向,“应该引起全党来注意”,否则“就会使自己陷于孤立,使革命趋于失败”。在土改中,我们一方面必须依靠贫雇农,同时必须“坚固地团结全体中农,才能把事情做好”。文章依据中国共产党和中农的历史关系,阐述了团结中农的重要意义,指出,在过去打日本时,中农出力出钱不少。他们打日本是有功劳的。在现在打蒋介石时,也靠他们出很大部分人力和粮食。现在我们的解放军中有30%到40%是中农。如果我们破坏了中农的利益,甚至与他们对立起来,那就要使我们在战争中失败。文章还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由个体经济到集体合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新老中农。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是值得贫雇农学习的。他们的生产工具也比较完备,可以给贫雇农以帮助。在将来,中农还可以同我们一道走进社会主义。因此,中农是我们的永久同盟者。”“要团结全体中农,首先要做到不侵犯中农利益。” 文章还分析了贫雇农与中农之间存在的分歧,阐明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农的问题。指出,这一分歧主要就在于贫雇农不满意中农在斗争地主富农时表示不够坚决,有时动摇犹豫,而在平分土地时,富裕中农可能不愿分出其一部分土地。文章认为,这些分歧是可以解决的,因为“中农在旧社会中一般是受剥削和压迫的。他们在反对帝国主义、打倒蒋介石、消灭封建制度和要求政治民主等根本问题上,具备一切条件,与贫雇农一道在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奋斗”。因此,一方面要“坚决领导中农向封建阶级作斗争并取得胜利”,另一方面,则要“不损害中农利益和给中农以政治教育”。文章阐述了如何纠正损害中农利益这一偏差的办法,即:改正定错了的阶级成分,退还或补偿中农被没收的财产;在平分土地时,必须和中农商量取得其同意,如果在动富裕中农的一部分土地,而他们自己表示反对时,就应当向他们让步;在分配果实时,也应拿出一部分分给中农,以照顾团结;办事吸收中农参加,很好地尊重中农的意见;公平合理地分配各种负担。文章要求,纠正侵犯中农利益问题,“必须是公开的纠正,必须使一切人都知道,应当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关于中农问题的分析,是当时我们党关于中农问题最全面、系统的论述,对于后来的纠“左”工作中认真纠正侵犯中农利益问题起了积极作用。

关于“新富农”问题。文章对富农政策和新富农政策分别做了说明。对富农政策,文章指出:“首先对富农与对地主的斗争应有区别,把富农如同地主一样去斗,不但是混淆了上述区别,更重要的是可能引起中农的恐惧与动摇。”对新富农问题,文章指出,对新式富农和旧式富农的处理,又应有所区别。有些贫苦农民,在过去民主政权下劳动生产上升为新富农,在此平分土地时期,应照富裕中农待遇,其土地在平分时应取得本人同意,方能抽动其按照一般中农水平的多余部分,如果本人不同意,则不应抽动。因为这种新式富农的生产是在民主政府帮助下发展起来的,若现在又打击这种富农,就会引起中农动摇。这种富农的存在对我们并无害处,而且在将来一个时期内还会发展的。过去我们鼓励这种富农发展其生产,对于稳定中农,刺激中农的生产热情,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今后的政策,还是应当如此。

关于工商业政策。文章批评各地发生的破坏工商业政策的现象,指出“这是一种自杀政策”,强调“对工商业不要采取冒险政策”。应当看到这些工商业的存在,有益于今天的社会经济。凡是为国民经济所需要者,必须使之能够继续营业,不得停闭,更不得破坏和任意分散。这些政策不仅适用于原有解放区,也适用于将来解放的新区域。“我们过去和现在都是保护和鼓励这些工商业,因为这样对于繁荣中国的经济是有利的,是需要的。”

关于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问题。文章指出:“我们对于学生、教员、教授和一般知识分子,必须避免采取任何冒险政策。”这是因为虽然他们大多是地主、富农、资本家家庭出身,可是他们自己干的事业,是一种脑力劳动。对于这些脑力劳动者,民主政权应采取保护他们的政策,并且应当尽量争取他们为人民共和国服务。我们对学生和知识分子应帮助他们进步,吸引他们参加反帝争民主的斗争。对于开明士绅,要采取慎重态度。地是要分的,但不要去斗。他们有错误,可以给以批评,不要去打。过去有功绩,现在又赞成土改、赞成打倒蒋介石的,还可以继续办事。有这样的人参加民主政府,使民主政府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代表人物联合组成的政府,而不是共产党一党包办的政府,这样对于团结中国90%以上的老百姓一道奋斗是有利益的。

文章还针对土改运动中出现的乱打人、打死人、逼死人的现象,指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严重注意,强调“共产党是坚决反对乱打乱杀与对犯罪者采用肉刑的。乱打乱杀与使用肉刑,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

《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对当时解放战争时期土改中几个重要问题的阐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为我们党纠正土改中“左”的错误、保证后续的土改得以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