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放区战场》(On the Liberated Area Battlefields)
1945年4月25日,朱德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1983年被收入《朱德选集》。该报告总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抗日八年。朱德指出,无论形势怎样变化,其发展过程都没有超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指出的三个阶段的科学预见,即:敌人的进攻阶段;敌我相持阶段;我方反攻阶段。
第二部分是关于解放区战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放区战场的创造,指出解放区战场是由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所创造起来的,并担负起独特的作战责任。二是解放区抗战的三个时期。从1937年9月平型关初战胜利至1940年百团大战为止,这个时期是敌后解放区创造与开辟时期。百团大战后至1942年冬,为解放区最困难的阶段。从1942年冬,冀南、冀中、冀东各解放区工作开始恢复,华北各解放区转到新的扩张时期,也就是开始了解放区抗战的第三个时期。三是在解放区战场及其作战的各个时期虽蒙受了苦难与牺牲,但也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四是解放区的抗战经验,就是解放区经过了我们党的领导,依据毛泽东同志人民战争的方针,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实现了新民主主义政策,因此,实现了解放区各阶级的大团结,也因此实现了抗战一元化的领导。
第三部分是关于中国人民抗战的军事路线。这一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两条不同的军事路线;二是建军原则;三是兵役问题;四是怎样养兵;五是怎样带兵;六是怎样练兵;七是怎样用兵;八是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九是军队的指挥;十是怎样解决装备及其他事项;十一是强大的主力与强大的后备;十二是怎样瓦解伪军。
第四部分是关于今后的军事任务。一是全国的军事任务,主要是八路军、新四军与一切抗日友军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二是沦陷区的军事任务,就是加强对沦陷区人民的政治争取工作和组织工作,加强对敌伪军警的政治影响以争取他们,加强敌后各城市工作和组织地下军的任务。三是解放区的军事任务,即: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扩大人民武装,消灭与瓦解敌伪军;为了准备反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正规兵团、地方兵团与民兵自卫军的训练;提高军事技术;加强指挥机关;准备大反攻的物质基础;加强优待抗属、抚恤伤亡、安置残废军人及退伍军人的工作;要推进这一切工作,完成这许多任务,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内部必须有很好的团结,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去团结广大的友军。总而言之,就是毛泽东早在抗战初期所指出的那样,八路军、新四军要准备在抗战后期实行从抗日游击战争到抗日正规战争的战略转变。
在结束语中,朱德强调了毛泽东提出的论断:“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论解放区战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总结了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基本经验,生动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篇重要的军事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