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矛盾(national contradiction)

民族之间由于差别和利益不同而产生矛盾。民族矛盾与民族差异相伴相生,与民族利益以及阶级矛盾密切相关,而且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性质和不同表现的民族矛盾。在阶级社会里,在国内存在着统治民族和被统治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到帝国主义时期,国际上存在着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尖锐矛盾。

民族不是从来就有的,民族矛盾也不是从来就有的。民族矛盾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民族矛盾也是民族之间由于利益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民族压迫和剥削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指出,旧社会中身居高位的人物和统治阶级只有靠民族斗争和民族矛盾才能继续执掌政权和剥削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民群众,很自然,他们都把国际工人协会看作自己共同的敌人。恩格斯也指出,自古以来,一切统治者及其外交家玩弄手腕和进行活动的目的可以归结为一点:为了延长专制政权的寿命,唆使各民族互相残杀,利用一个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在德国这一点表现得特别明显。列宁说,私有制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根源,是群众贫困的根源,是只能使资本家发财的、各民族间的掠夺战争的根源。在国内,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之间实行压迫、剥削与反对压迫、剥削的矛盾始终存在。当然,剥削阶级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本性决定了他们不以压迫剥削本民族劳动人民为满足,只要有可能,他们就要向外扩张,建立民族压迫剥削制度和殖民制度,把压迫剥削强加于其他民族的劳动人民头上。民族压迫剥削是阶级压迫剥削的扩展和延续,是压迫民族中的统治阶级压迫剥削被压迫民族的劳动人民。在压迫民族中,广大劳动人民也深受阶级压迫之害,因为压迫民族中的统治阶级在压迫别的民族之时,必然要加强对本民族劳动人民的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造成了民族压迫和剥削,民族压迫和剥削必然引起民族斗争。毛泽东说,在民族斗争中,阶级斗争是以民族斗争的形式出现的。他认为,民族斗争,说到底,就是阶级斗争问题。在存在民族压迫与剥削的情况下,各民族没有共同的利益,不可能团结友爱。为使各民族的利益取得一致,真正团结起来,就必须消灭现在的所有制关系,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而消灭现在的所有制关系的任务只有在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过程中才能完成。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也就是对民族冲突和工业冲突的胜利,这些冲突在目前使各国互相敌视。因此,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同时就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信号。

由于民族差异存在的长期性以及多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作用,民族矛盾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即使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各民族的政治平等关系,消除了对抗性民族矛盾,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的民族矛盾仍然会存在,因为不同民族的成员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因语言文字 、生活条件、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 、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而发生矛盾。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民族差别长期存在这一客观的事实。列宁指出,只要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的民族差别和国家差别还存在(这些差别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以后,也还要保持很久很久),各国共产主义工人运动国际策略的统一,就不是要求消除多样性,消灭民族差别(这在目前是荒唐的幻想),而是要求运用共产党人的基本原则(苏维埃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把这些原则在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这些矛盾根源是民族差别、民族特点和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现象。但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是各民族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发展成对抗性矛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民族的差异性等原因,民族矛盾仍然存在。解决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民族矛盾,必须坚定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保障各民族自治地方充分行使自治权利。同时,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从而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狭隘的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