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principal aspect and nonprincipal aspect of a contradiction)
揭示事物矛盾双方的不同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事物矛盾双方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或次要方面。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问题作为矛盾特殊性中需要特别提出来的问题做了专门阐述。无论什么矛盾,其诸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基本的形态是不平衡。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居于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分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事物内部新旧两方面的矛盾,经过曲折的斗争,新的方面由小变大,旧的方面由大变小,当新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时,旧事物的性质就变为新事物的性质。所以新旧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
正确地分析矛盾,认识事物,必须分清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抓不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不能辨别事物的性质,划清不同事物的界限。但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也是事物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也影响和制约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不可忽视。有时为了加强或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先从矛盾的次要方面入手。
毛泽东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和实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些矛盾双方的地位也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但是,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这不是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论,坚持了辩证唯物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我们既要全面地看到矛盾的两个方面,又要注意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还要注意矛盾主次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