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the thinking that the masses are creators of history)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思想理论。

人类社会历史是谁创造的?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主张英雄史观。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豪杰、帝王将相创造的,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才能等精神因素决定历史发展进程;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历史是由英雄人物背后的精神力量创造的,是天命或绝对精神的外化。英雄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愚人,缺乏意志和思想,只能被英雄人物支配。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状况决定和制约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体,因而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列宁指出,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仅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物质根源,因而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但是无论何时,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中主体的和稳定的部分。古代社会,劳动群众是奴隶阶级、农民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劳动群众是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等物质生活资料,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就是劳动人民在改造自然的劳动中生产、创造出来的。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民群众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技术,创新工具,推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静悄悄的劳动”中推动历史前行。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从事的物质生产实践为精神文化的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同时,一切科学、艺术等文化创造归根结底也都是以人民群众实践经验为基础进行提炼、概括的结果,物质生产实践是一切精神产品创作的源泉。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不断推进生产发展,不断提高的生产力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直到社会形态的全面改变。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的变革、新社会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斗争,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和决定力量。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群众队伍必然扩大。当然,历史唯物主义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同时也充分肯定个人、肯定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的必然性通过个人活动的偶然性表现出来,英雄或领袖人物对历史发展起重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但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总方向。最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说人民群众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每个时代的人民群众都是在既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创造历史,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来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它第一次颠覆了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是全新的科学历史观。同时,也是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依据。习近平强调,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