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the masses)
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起推动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总和,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居民中的大多数;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社会力量。列宁指出,马克思在使用“人民”一词时,并没有用它来抹杀各个阶级之间的差别,而是用它来概括那些把革命进行到底的一定的成分。其中,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中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它包括一切促进社会进步的阶级、阶层或社会力量,具有革命性。
人民群众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革命动力与对象不断地在改变,因而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对此应做历史的考察。如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城市市民、农民和无产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但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人民群众的主体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为了生存,首先必需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人民群众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承担者。恩格斯指出,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从来没有过一个时期社会上可以没有劳动阶级而存在的。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社会就不能生存。同时,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他们还直接参与精神财富的创造。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有精神文化产品。人民群众还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基本力量、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特别突出地表现在社会革命中,历史上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都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坚力量的。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体现了历史的主流,反映着历史发展的方向。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条件等的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有着不同的情况。因此,人民群众创造社会历史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实现其正确领导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强调,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