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历史观的破产》(The Bankruptcy of the Ide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社论,1949年9月16日由新华社发表,原题为《六评白皮书》。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该社论是针对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的评论之一。
美国白皮书,是指美国国务院在1949年8月5日发表的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是指艾奇逊在美国国务院编好白皮书之后,于1949年7月30日写给杜鲁门的一封信。白皮书的正文分为八章,叙述从1844年美国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以来,直至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时为止的中美关系。白皮书特别详细地叙述了抗日战争末期至1949年的5年中间,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千方百计地反对中国人民,结果遭到失败的经过。美国白皮书和艾奇逊供认了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内战的事实。针对美国白皮书和艾奇逊宣称的要招募“民主个人主义”分子,组织美国的第五纵队,推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并诬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受苏联控制”,是“共产国际的第五纵队”“赤色帝国主义的走狗”等谰言,毛泽东撰写了这篇评论。
评论主要驳斥艾奇逊关于中国发生革命的两个原因:一是人口太多,食品不够;二是受西方思想的刺激,特别是受俄国革命思想的推动。
(1)
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发生的阶级根源,在于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针对美国白皮书和艾奇逊的第一个谬论,毛泽东指出,革命发生不是因为人口太多的缘故,而是由于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美国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剥削美国人,而不是美国人口过剩;中国推翻封建朝廷,是因为封建阶级压迫剥削中国人民;俄国革命和蒙古国革命,都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结果。他说,辛亥革命没有成功,没有解决吃饭问题,是因为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北伐战争没有成功,没有解决吃饭问题,是因为蒋介石背叛革命,投降帝国主义,成为压迫和剥削人民的反革命首领。老解放区已经解决了土地问题和吃饭问题,这是推翻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果。
(2)
艾奇逊谬论的思想根源,在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针对艾奇逊的谬论,毛泽东指出,马尔萨斯所谓食物增加赶不上人口增加的一套谬论,不仅被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驳倒,而且被革命后苏联和中国解放区的事实所驳倒。在此基础上,毛泽东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他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久可以到来。
(3)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在于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不仅革清朝统治者的命,还革帝国主义的命。早在《共产党宣言》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民就进行了反对外来侵略的诸多革命。中国之所以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西方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用恐怖的方法去改造世界”的思想,是因为西方资产阶级造就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帝国主义替自己造成了掘墓人。
(4)
叙述了中国人寻找救国真理的过程。毛泽东指出,从1840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资产阶级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进化论、天赋人权、资产阶级共和国等方案,最终都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他说,十月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被艾奇逊们傲视为“高度文化”的资产阶级文化,一遇到中国人学会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就要打败仗。
(5)
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伟大实践和历史作用。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他说:“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我们是反对历史唯心论的历史唯物论者。”中国革命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使中国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揭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批评了国内“民主个人主义者”对于美国的幻想,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制定内外政策做出了必要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