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On the Role of the Individual in History)

普列汉诺夫批判民粹派、捍卫唯物史观的哲学著作。最早载于1898年《科学评论》杂志第3、4期上,20世纪20年代收入《普列汉诺夫全集》第8卷。

中译本收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出版的《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

普列汉诺夫批判了宿命论和英雄史观,着重从理论、方法论的高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观点。全书分为八个部分。

关于唯物史观与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以米哈伊洛夫斯基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者攻击辩证唯物主义是为了经济“因素”而牺牲一切“因素”,否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替“无为主义”做辩护。普列汉诺夫首先指出米哈伊洛夫斯基具有折中主义的倾向,因为在他眼中情感与理智因素同样重要。其次,普列汉诺夫指出唯物主义不赞成宿命论,也从未取消个人的任何独立性。最后,所谓拒绝“无益行动”的无为主义与真正的无为主义毫不相干。

关于自由与必然。首先,普列汉诺夫指出自由是已被认识到了的必然性,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能否实现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关键在于从哲学思维上摆脱主体与客体、理论与现实的二元论对立。其次,对于特定现象必然性的两种态度。一种是对特定现象的到来持有积极态度。持有这种态度的人中,一部分人借口特定现象的必然到来无所作为,一部分人确信其意图和理想是客观必然性的主观表现而大受鼓舞。另一种是对特定现象的到来持反对态度。持这种态度的人因面对大量具备实现必然现象的客观条件,削弱了其进行反抗的毅力。

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观主义者认为个人在历史上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普列汉诺夫指出,主观主义者并没有解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甚至没有正确地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主观主义者把“善于批判地进行独立思考的人物”的活动同社会历史运动规律的影响对立起来。第一,批判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否认历史必然性的观点,批判卡尔·拉姆普雷希特等德国历史学家和法国19世纪复辟时代历史学家夸大历史必然性、否认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的观点,阐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与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普列汉诺夫坚持个人在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受社会关系的制约。第二,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普列汉诺夫通过分析史实得出个人的特点、性格、体质、才能等偶然因素在历史上的作用,偶然性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它只出现在诸必然过程的交叉点上,无法脱离必然性而孤立存在。第三,个人在社会关系需要和允许的程度内起作用,个人对社会的影响是由社会的内部结构以及社会对其他社会的关系决定的,社会关系变革的最后原因在于生产力的状况。第四,杰出人物可以改变事变的个别外貌和局部结果,但他们不能改变事变总的方向。第五,杰出人物影响事变进程所需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杰出人物的才能更适合时代的社会需要,二是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未阻挡杰出人物发展的道路。

关于历史运动的原因和杰出人物的伟大之处。普列汉诺夫指出历史事变赖以发生作用的力量既不是来自于上天,也不是来自于人的情欲,人的本性不是历史运动的最后和最一般的原因,决定历史进程方向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这种发展所决定的人们在社会经济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杰出人物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所具备的特点能够服务于时代的社会需要。历史是由社会人造成的,社会人是历史的唯一因素。

该书史论结合,批判了夸大个人作用、否认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夸大社会历史规律、贬低个人作用的两种错误历史观点,阐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