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Economic Work Should Adapt to the "New Normal"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习近平2014年12月9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收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讲话指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讲话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判断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点的分析,从九个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第一,从消费需求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消费拉开档次,人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第二,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房地产投资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总储蓄率仍然较高。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第三,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国际收支双顺差局面正在向收支基本平衡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积极影响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重构,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第四,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互联网技术加快发展,创新方式层出不穷,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第五,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随着要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第六,从市场竞争特点看,竞争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竞争必须把握市场潜在需求,通过供给创新满足需求。企业依赖税收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形成竞争优势、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为市场充分竞争创造条件。第七,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了。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第八,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这些风险,有的来自经济结构调整中政府行为越位,有的来自市场主体在经济繁荣时的盲目投资,有的来自缺乏长远考虑而过度承诺,有的则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直接有关。综合判断,我们面临的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第九,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需求方面,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供给方面,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真正形成市场和政府合理分工、推动发展新模式。
讲话强调,以上这些趋势变化说明,在“三期叠加”这个阶段,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会下降,但也不会无限下滑;经济结构调整是痛苦的,却是不得不过的关口;前期政策消化是必需的,但可以通过有效引导减缓消化过程中各类风险的影响。这也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这些趋势性变化,既是新常态的外在特征,又是新常态的内在动因,有的可能进一步强化,有的则可能发生变化。总的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正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讲话指出,必须明确,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对发展条件的变化,我们必须准确认识、深入认识、全面认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勇于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转换经济发展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