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the sinic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提,完整地提出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跟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具有时代特征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武装群众的头脑,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就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命题。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提出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1945年,党的七大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创立的又一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三化”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三化”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都是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展开而提出来的。在党提出并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实际上一直就包含着把它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中国人民大众相结合的内容,而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则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时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时代特色”,“党的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2007年,党的十七大要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述“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时,做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明确的完整的表述。2012年,党的十八大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同时,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思想理论保证,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进程中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只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才能不断加强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并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指导新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