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

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自称马克思主义而又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潮。

这股思潮最初是20世纪20年代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共产国际予以批判之后,它就在党外发展起来。在开始时,这股思潮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1930年柯尔施最早使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术语。1955年,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称,这种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相对立,并将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于1923年发表的论文集《历史和阶级意识》(该书在1924年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受到严厉的批判)。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称呼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这一思潮曾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思想武器,用以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度即异化制度。西方马克思主义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同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如新黑格尔主义、存在主义等等结合起来,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

西方马克思主义派别林立,没有严整的思想体系,按该思潮的内容概括,主要有两大不同趋向和流派:一是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这是它们按照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的精神解读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称谓;二是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这是它们按照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精神解读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称谓。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逐渐不适应历史运动,并对非马克思主义获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经常处在不理解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的变化发展的经验的危险之中。为了防止和克服这种危险,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反对它们所谓的教条主义,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在这种“重新发现”“重新创造”过程中,不同趋向和流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各执一词,都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同时把马克思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曲解马克思若干原理的本意,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借用一些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这就在把具有战斗力和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院化的同时,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庸俗化了。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现象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也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和问题,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径,并且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缺陷,其中有些有价值的思想值得借鉴。近些年随着资本主义持续金融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趋向和流派中某些学者注意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资本论》的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没有能够为现代西方社会指出一条摆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