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reform is the second revolution of China)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做出的关于改革的性质和意义的重要论断。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一场全面和深刻的革命,它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现代化经济的需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指导思想,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路线。以此为标志,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时明确指出:“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当然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革命。”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进一步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改革之所以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其具有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意义上说的。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作革命。

改革是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对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涉及企业制度、计划、财政、金融、价格、管理、流通、分配等各领域全方位的改革。正如邓小平所说,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

改革是一个全面系统工程。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影响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会引起社会结构整体上的变化。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起步的,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并在各个领域展开。这样,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从科技体制改革到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的改革全面铺开。

改革是涉及人们利益格局、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观念领域的深刻变革。改革的深化,必然要涉及人们的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调整,从而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邓小平指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变革,必然会冲击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必然会要求改变人们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某些不适应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传统观念。

改革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同中国的第一次革命的区别在于,它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为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否定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主客观各种因素而形成的仍然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制度。改革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的改革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搞改革,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两条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原则是决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会带来一些消极的东西,但是只要我们有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措施,它们就不会伤害社会主义。对于改革的条件,邓小平多次指出,保证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经济上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但社会主义的比重必须始终占优势;一个是思想政治上必须始终教育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是经济基础方面的保证,一个是上层建筑方面的保证,缺少哪一个方面都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提出了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没能完全解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在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解放思想,在广度和深度上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从而使改革开放成为中国进入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