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Deng Xiaoping’s military thinking on army building in the new period)
邓小平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地总结和提出的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方针,为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主要体现在十一个方面:一是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二是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三是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四是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五是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六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七是中心是解决现代化的问题;八是提高军队建设的正规化水平;九是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十是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十一是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事业。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正确论断,为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把和平与发展问题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进而同军队和国防建设联系起来,是邓小平确立当代中国的发展路线,指导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之一。正确认识和平与发展问题,首先必须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新的判断。邓小平指出,中国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有个观点,即战争不可避免。但是经过长期观察,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判断,无论对于国家建设还是对于军队建设,都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1981年邓小平提出,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加强革命化建设,就是要求军队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保持人民军队的革命性质。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就是要努力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全面提高官兵素质,不断提高军队建设的科学技术含量,提高现代化条件下总体作战能力和水平。正规化建设要求军队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根本方针,用条令条例规范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推动部队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发展道路。
在方法论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唯物史观和军事辩证法思想。邓小平强调,从部队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情况来看,最重要的,就是要研究和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恢复和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提高我军战斗力的问题。这就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实事求是的教导,研究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主要回答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问题。它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军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军队建设的方针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今后军队建设有着长远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