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念(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进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思想观念。实质是处理好人、经济发展和生态的关系,最终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论述生态文明,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理念先行,用正确的理念引领生态建设,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六个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承担的重要责任。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政治和社会建设,必须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同时,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美丽山川、肥沃土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生态环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同时必须保护好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能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把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平衡点推动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当地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来说,它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将理念放到了更突出的位置。这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第一次全方位地系统阐述应遵循的理念,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价值观具有支撑作用。从实践上来看,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如何认识和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统一思想,引领行动,从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