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人民所形成的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在政治上的一种进步过程、进步状态和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其基本内涵包括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最广大人民当家做主的理想目标得以实现。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阶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2002年党的十六大强调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并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也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定。这是在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部署,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

政治文明具有较强的阶级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完全不同于其他政治文明形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质内涵。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任务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等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总体要求: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二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三是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走中国自己的政治发展之路,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