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型社会(resourceconserving society)
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浪费现象, 1995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要求。2005年,《国务院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通知》颁布,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进行了部署。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型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机制等。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努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产权制度,通过明晰资源的产权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使资源的损失浪费降到最低限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应用技术,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制订开发和利用规划,重点编制节电、节水、节油、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中长期规划,为工业节水、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提供指导;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制定反对浪费的法律法规,为惩罚严重破坏环境资源者和严重浪费资源者提供法律依据。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