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社会(capitalist society)

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以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由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并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萌芽了资本主义生产,但是在16世纪才开始资本主义时代。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了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原始积累的加紧进行,加速了这一过程。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尼德兰、英国、法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终于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商品生产发展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形式和统治的形式。劳动力变成了商品;资本家掌握着社会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生产的目的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它在经济上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和斗争。资产阶级掌握着社会生产资料,控制着国家政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与之对立并对抗的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被压迫的阶级,在经济上受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但无产阶级是近代大机器工业的产儿,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废除了封建的等级制度和教会的神权统治,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和选举制,这较之封建社会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不管它采用君主立宪制也好,采用议会共和制也好,其本质都是掌握了国家政权的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其职能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是“资本对劳动作战的全国性武器”。这两个方面集于一体,就是维护资本主义雇佣制度,使“雇主除了搞钱以外再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而工人除了劳动以外也再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确保资本家对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确保”的后盾,是军队、警察、宪兵、法院等等一整套国家机器的力量。资产阶级还通过宪法和法律对这种职能和力量加以固化。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法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了商业法庭、工厂法庭、资产阶级的陪审制和整个物质立法的承认”。列宁也说:“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至上。资产阶级的统治一经法制化,其职能就能以合法的形式在全国规模内推行。英国《权利法案》(1689年)、《美国宪法》(1787年)、法国《人权宣言》(1789年)等,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有代表性的宪法。所谓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

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外,还存在着旧生产方式的残余。如没有封建特权或只有很少的特权的土地所有者,他们通常是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以地租的形式参加对雇佣工人的剥削;也有的把土地出租给农民,或使用雇佣劳动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又如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在总人口中也占一定的比重,他们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他们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分化,绝大多数陷于贫困破产,加入了无产阶级的行列。

资本主义社会有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上升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时垄断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相互渗透、彼此融合,形成了金融资本。金融资本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集中反映,是资本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纯粹形态。金融资本范畴的人格化代表,是控制工业企业和银行的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全面统治、绝对统治,是金融资本的本质和垄断的实质所在。它既包括对生产的统治和流通的控制,也包括对全部社会的操控。其根本目的在于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所以列宁说:“金融资本要的不是自由,而是统治。”列宁又说:“金融资本和垄断组织到处都带有统治的趋向而不是自由的趋向。这种趋势的结果,就是在一切政治制度下都发生全面的反动,这方面的矛盾也极端尖锐化。”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这方面的矛盾极端尖锐化的产物。现在,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甚至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金融资本虚拟化进一步推动着金融寡头统治,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的历史趋势也更加明显。自然,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的全面反动比列宁生活的年代更加深刻和空前突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从诞生那天起,就存在着上述所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终将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社会一定要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