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primitive society)

人类史上最初的社会形态,含原始群阶段和原始公社阶段,历时长达三百万年。

原始社会产生和人类产生是同一过程。人类是从一种古猿类转变而来的。在世界一些地方,如非洲、欧洲南部和中国云南开远都发现过这种古猿的化石,距今约一千万年。这种古猿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到能直立行走,使手得到解放,实现了专门化。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这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征。人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当古猿开始制造最原始的工具进行劳动时,最原始的人类社会就诞生了。由于集体劳动需要相互协调和交换思想,就产生了语言。语言和劳动,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使大脑得到发展,成为思维的器官。恩格斯指出:“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生存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和平均分配。这是因为,当时劳动工具简陋,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没有能力单独同自然力做斗争,一切生产活动都必须共同进行,由此决定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又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剩余产品极少,产品只能实行平均分配。

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最初是原始群。一般为数十人,逐水草而流动,群与群之间基本隔离。两性关系实行杂交,后来不同辈间不再配偶,过渡到血族群婚。以后又禁止兄弟姐妹之间的配偶,实行族外婚,从而导致氏族的形成。最初是母系氏族,血缘按母系计算,妇女在生产中起决定作用,在氏族公社中居领导地位,两性关系进入对偶婚。当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在原始公社中起决定作用时,母系氏族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血缘按父系计算,领导地位转到男子手中,两性关系也逐步发展到一夫一妻制。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和组织细胞,几个实行族外婚的姻亲氏族组成部落。部落具有比较明确的领土范围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方言。有时几个部落还组成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发展极为缓慢。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能制作复合工具,发明弓箭和陶器,产生了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文化生活也有了发展,进而创造了计数法和历法,能营造结构比较多样的房屋和秩序井然的墓地。现在从发掘的陶器、骨器上可以看到当时丰富多彩的绘画和细纹雕刻。

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得到使用,以单个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成为可能,集体劳动开始过渡到个体劳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开始转变为私有制,产品开始由公有财产转变为私有财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两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社会分工和交换得到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产生和扩大。这时,人们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本人的生存以外,有了剩余,使人剥削人成为可能,而私有制和交换的发展,更引起财产占有的不平等,使富裕的家庭拥有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了剥削他人劳动的条件。他们最初把战俘作为奴隶,之后又把贫穷负债的氏族成员变成奴隶。社会逐步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逐步瓦解,经过不同的过渡时期,终于被奴隶占有制社会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