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运动(April Fifth Movement)
1976年清明节前后,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全国范围内悼念周恩来、抗议“四人帮”、支持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的大规模群众运动。1976年1月,周恩来去世,“四人帮”采取各种隐蔽和公开的手段压制群众哀悼、纪念周恩来。3月底,南京学生、工人、机关干部、军人走上街头游行抗议、张贴标语,点燃了全国尤其是首都抗议的怒火,成为四五运动的前奏。4月初,首都各界人民纷纷涌向天安门广场敬献花圈挽联、张贴标语、传抄朗诵诗词,喊出了“打倒野心家、阴谋家”的口号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代强音,悼念活动在4月4日达到高潮。当晚华国锋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江青等人的左右下,认为群众的行动是“反革命煽动群众借此反对主席、反对中央,干扰、破坏斗争的大方向”,并决定当晚清理天安门广场。4月5日,群众发现花圈、挽联被清理,人民英雄纪念碑被戒严封锁,彻夜守卫花圈的群众被带走,便聚集人民大会堂,高喊“还我花圈,还我战友”“人民万岁”等口号。部分群众与广场上的工人民兵指挥部交涉并发生严重冲突。这就是天安门事件。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错误认为天安门事件的性质是“反革命政治事件”,出动1万多民兵、警察和卫戍部队,对广场上的群众进行镇压。事后,毛泽东把天安门事件归罪于邓小平,撤销了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同一时期,南京、太原、杭州、郑州、西安等许多大城市,也爆发大规模的群众抗议运动,统称为“四五运动”。四五运动表达了人民群众反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要求结束“文革”、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强烈愿望。它的实质是拥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这一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