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第二次合作(the seco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MT and the CPC)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建立的第二次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相继成立,逐步成为东北的主要抗日武装力量。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深化。为动员全民族抗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于1935年8月起草了《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个阶层、党派、团体和军队团结起来,为神圣的抗日事业而奋斗;在同年12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经过西安事变和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国共合作抗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全国抗战的严峻形势面前,8月,国共两党达成了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等协议。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既同国民党的反共性进行坚决的斗争,又始终维护、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极大地推动了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