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the Eigh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1956年9月15日至9月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1073万名党员。应邀列席大会的有50多个国家的兄弟党代表团,我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毛泽东致开幕词,宣布这次代表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大会听取了刘少奇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做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朱德、陈云、董必武、彭德怀、李富春、薄一波等68位代表做了发言,45位代表做书面发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大会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并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的建议。大会还提出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任务。大会着重提出了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经过充分讨论,大会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选出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97名、候补中央委员73名。在随后举行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八大是在我国面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代表大会。八大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具有长远的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