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the first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MT and the CPC)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而进行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到1927年7月汪精卫背叛革命,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为止,历时三年半。

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并以此说服了大多数的共产党员。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也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但是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4月和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震慑了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中国共产党也在大革命中经受了锻炼,得到了发展,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吸取经验教训,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走上新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