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六届六中全会(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ix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桥儿沟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2人、候补中央委员5人,还有党中央各部门和全国各地区的负责人38人。自党的六大以来出席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全会。

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做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代表中央做了总结报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号召全党同志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国际经验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张闻天做了《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与党的组织问题》的报告,周恩来做了中央代表团工作报告,朱德做了八路军工作报告,项英做了新四军工作报告,陈云做了青年工作报告,刘少奇做了关于党规党法的报告。

全会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致各国共产党、致八路军和新四军全体指战员、致东北义勇军及东北同胞电,《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告全国同胞全体将士和国共两党同志书》等文件。

全会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批判了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存在的关门主义和投降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强调正确的统战方针应该是既统一又独立。

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南方局和中原局,由周恩来任南方局书记,董必武任副书记;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结束了王明对华中地区的错误领导。

全会正确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规定了党在相持阶段的任务,对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这次全会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基本上克服了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