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On Tactics Against Japanese Imperialism)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根据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通过的决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做的报告。收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

报告充分地说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指出党和红军在这个统一战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导作用。报告共分4部分: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民族统一战线、人民共和国和国际援助。

(1)

分析了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党的策略。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近代中国差不多一百年来,是好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而今天不同了,日本要占领全中国,要把整个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为它独占的殖民地状态。当革命的形势已经改变的时候,党的革命策略,革命的领导方式,也必须跟着改变。“日本帝国主义决定要变全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和中国革命的现时力量还有严重的弱点”,依据这两个基本事实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我们必须“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打垮”。

(2)

分析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所引起的国内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指出中国的工人、农民要求反抗,是中国革命的最坚决的力量。小资产阶级也是要反抗的,除了反抗,再没有出路。而民族资产阶级此时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即使其右翼也有由动摇而采取中立态度的可能,就是国民党营垒也有可能发生分裂。报告正确地估计了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的对比,指出,当前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反革命的力量还大大超过革命的力量,因此,有必要团结和积聚一切抗日力量,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

严肃地批评了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指出,关门主义者看不到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行动能够变动中国革命和反革命的阵线,从而否认组织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看不到革命势力暂时存在的严重弱点,因而否认组织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因此,他们不会拿着统一战线这个武器团结一切友军,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攻,反而将子弹打在次要的敌人甚至同盟者身上,博得敌人的喝彩。可见,关门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向之掌嘴,而日本帝国主义则向之嘉奖的东西”,必须坚决加以纠正。

(4)

根据新的形势和变化的情况,提出了改变工农共和国为人民共和国的口号。报告阐述了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及对富农、民族工商业、华侨、外交等各项政策均应加以改变,以适应形势的需要,争取更多的阶级、阶层加入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

(5)

强调必须坚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地位。要坚决同统一战线内部一切动摇、妥协、投降与叛变的倾向做斗争。

毛泽东的报告与瓦窑堡会议决议,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做了全面的深刻的论述,它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理论基础,也标志着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