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Be Concerned with the WellBeing of the Masses, Pay Attention to Methods of Work)

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所做的结论的一部分。结论的部分内容以《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

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正值国民党军队加紧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中心任务,就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打退敌人的进攻。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只讲扩大红军,扩充运输队,收土地税,推销公债,其他事情呢,不讲也不管,甚至一切都不管”。在工作方法上,不愿意采取实际具体的和耐心说服的方式,而是采取官僚主义和强迫命令的方式。这些想法和做法,影响了党群关系,也妨碍了群众参加革命的热情。当时,毛泽东很重视对基层情况的调查研究。这次大会前,他专门对江西省兴国县的长冈乡、福建省上杭县的才溪乡做了调研,论证了关心群众生活和支持革命战争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他还注意到其他基层苏维埃政权动员群众的工作方法。文章总结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后,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提升到关系革命胜利的高度。

文章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我们要胜利,就要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支持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结论鲜明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文章还形象地把工作方法比作“桥或船”,把完成任务比作“过河”,强调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要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采取符合实际的具体的、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

文章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经典文献之一,是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对党做好群众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