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imperialism)

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列宁称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日益向垄断的资本主义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对内加强剥削和压迫,对外实行侵略和扩张,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日益激化,战争不断发生。1898年爆发了美西战争,1899年爆发了英布战争,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新旧两大陆出版的经济学著作以及政治学著作,愈来愈多地用‘帝国主义’这个概念来说明我们所处时代的特征了。”1902年,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出版了《帝国主义》一书,对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点和政治特点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说明。1910年,德国经济学家希法亭出版了《金融资本》一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进行了有价值的理论分析。但是,这两本书都存在着社会改良主义、机会主义的立场和观点。

列宁是科学的帝国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促使列宁加紧对帝国主义理论的系统研究。他研究了当时所能得到的有关帝国主义的各种书籍和杂志,包括政治和经济、科学和技术、历史和地理、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等各方面的文献资料,做了大量的笔记。这些笔记揭露了资产阶级学者对帝国主义的辩护谎言,同时也借鉴了他们研究帝国主义的有益成果。

1917年,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在这部专门论述帝国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原理,运用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考察了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列宁揭示了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但是这种垄断不是纯粹的垄断,而是同竞争混合和并存的垄断,在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列宁概括了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指明了各个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在此基础上给帝国主义下了科学的定义:“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表现出特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但是在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停滞腐朽的趋势是与迅速发展的趋势同时存在的,实际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比从前要快得多,但是,发展更加不平衡了。列宁认为,在帝国主义时期,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出现了跳跃式的特点,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甚至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领土已经分割完毕的情况下,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力量对比的改变,必然会导致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战争。帝国主义战争削弱了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列宁深入剖析了考茨基的帝国主义定义。考茨基否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时期或者一个阶段,而认为帝国主义是金融资本“比较爱好的”政策。列宁认为,考茨基关于帝国主义的定义的要害是把帝国主义的政策同金融资本的经济基础割裂开来,这是在宣扬他的只要同帝国主义政策做斗争,而不要去触动金融资本的经济基础的“超帝国主义”理论。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在列宁指导下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从理想走向现实,进入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