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理论的批判借鉴(criticism and reference on theory of the bourgeois imperialism)
列宁对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及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也都开始关注帝国主义问题,影响比较大的有三股思潮:一是以英国的约瑟夫·张伯伦、塞西尔·罗德斯,德国的雅科布·里塞尔、格·舒尔采格弗尼茨、罗伯特·利夫曼为代表,他们迷恋于帝国主义的前途,千方百计地美化帝国主义;二是以英国的约·阿·霍布森,法国的维克多·贝拉尔、保尔·路易,德国的埃格耳哈夫以及俄国的民粹主义者叶·阿加德等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批评家,他们无视帝国主义的本质,企图用小资产阶级的幻想代替帝国主义的现实;三是以第二国际的希法亭和考茨基为代表,提出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的理论和“超帝国主义论”。这些研究都引起列宁的关注,对希法亭和考茨基的学说的借鉴和批判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论述帝国主义的著作是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于1902年出版的《帝国主义》。该书运用大量资料说明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特征,涉及垄断、资本输出、瓜分领土等。霍布森理论的价值,在于他看到了帝国主义形成的原因是经济而不是政治或军事,但他否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认为帝国主义仅仅是服务于大量资本寻求对外投资渠道的一种政策。这一政策要通过侵略扩张为投资打开通道,从而暴露了帝国主义具有鲜明侵略性。列宁认为,这位英国经济学家“给帝国主义下了一个深刻得多的定义,对帝国主义的矛盾作了深刻得多的揭露”。
奥地利经济学家希法亭于1910年发表其主要著作《金融资本》。他考察了垄断组织的发展,提出了“金融资本”的概念,认为金融资本即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成的巨大的连锁集团。他认为,这些集团彼此间并不是通过削价来竞争,他们谋取国家的支持,利用金融的和政治的方法得到对整个工业的控制。希法亭还考察了银行作用的改变,这就是银行控制工业,从而实现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结合,最终形成金融资本的统治。他还研究了金融资本的统治和资本输出必然会引起帝国主义之间竞争和激化社会矛盾,引起被压迫民族的反抗。
第二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代表人物考茨基,对帝国主义的认识集中反映在1914年出版的《帝国主义》和1915年出版的《民族国家、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家联盟》中。在1915年发表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列宁批评批判了考茨基的观点。列宁不同意考茨基对帝国主义的界定。考茨基认为帝国主义的特点不是金融资本而是工业资本,认为只有当为工业服务的农业地区不断扩大时,工业中的资本积累才会毫无阻碍地进行下去,资本才能得到自由的发展。考茨基说:“帝国主义是高度发达的工业资本主义的产物。帝国主义就是每个工业资本主义民族力图吞并或征服愈来愈多的农业区域,而不管那里居住的是什么民族。”列宁认为,考茨基关于帝国主义的定义仅仅同工业资本联系起来,仅仅突出了对农业地区的兼并,“这样一来,就不是暴露资本主义最新阶段最根本的矛盾的深刻性,而是掩饰、缓和这些矛盾”。列宁不同意考茨基对帝国主义矛盾、战争根源和结果的分析。考茨基认为,帝国主义的矛盾在于它统治的农业国与工业国的尖锐对立,这必然导致战争,战争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使之走向穷途末路。考茨基提出“超帝国主义论”,认为资本主义可以再经历一个把卡特尔政策应用到对外政策上的“超帝国主义”阶段,那时垄断发展的趋势将是由国内垄断发展到全世界的垄断,最后走向全世界的托拉斯,世界就进入了消灭战争、实现持久和平的新纪元。列宁指出,考茨基把帝国主义战争仅仅看成是一种对外政策,没有接触到帝国主义的本质。所谓通过战争走向和平的主张也是阉割马克思主义,充其量是改良主义。
列宁在深入研究了相关的帝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写下了《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对华战争》《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资本主义财富的增长》《资产阶级实业财政家和政治家》等著作,在对帝国主义进行分析时,充分肯定了希法亭、霍布森等人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合理成分。列宁认为,希法亭提出了现代资本主义时期资本的支配形态是金融资本,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垄断,以及看到了垄断组织的作用、银行作用的变化、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统治的历史趋势等,这些都是“极有价值的理论分析”。但是希法亭“在货币理论问题上有错误,并且书中有某种把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调和起来的倾向”,他的金融资本理论实际上是一种“流通决定论”,从流通领域和借贷领域去研究金融资本的产生,而不是从物质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领域去寻找经济文化的基础,这显然违背了马克思的理论。
列宁还对考茨基等人的错误认识进行了尖锐批判。他指出,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20世纪是从旧资本主义到新资本主义,从一般资本统治到金融资本统治的转折点。他认为考茨基否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把帝国主义仅仅看成是对金融资本比较爱好,是一种宣扬同帝国主义调和的理论,“恰恰回避和掩饰了帝国主义最深刻、最根本的矛盾:垄断同与之并存的自由竞争的矛盾,金融资本的庞大‘业务’(以及巨额利润)同自由市场上‘诚实的’买卖的矛盾,卡特尔、托拉斯同没有卡特尔化的工业的矛盾等等”,这种理论把帝国主义的政治同它的经济完全割裂开了。针对考茨基提出的“超帝国主义论”,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消除生产力发展和资本积累同金融资本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瓜分这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状况,只能用战争的方法来解决。资本主义现实中的“国际帝国主义的”或“超帝国主义的”联盟,“不管形式如何,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去反对另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所有帝国主义大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两次战争之间的‘喘息’”。
列宁在分析批判当时最具代表的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帝国主义论,标志性成果是1916年完成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