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难临头,出路何在?》(The Impending Catastrophe and How to Combat It)

列宁阐述布尔什维克党经济纲领、俄国发展道路和前途的重要文章。写于1917年9月10—14日,同年10月由彼得格勒波涛出版社印成了小册子。中译文收入《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第32卷。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却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仅不采取措施反而制定一系列代表本阶级利益的反动政策,加重俄国人民面临战争、饥荒、失业、财政破产的“大难”,企图以此消灭苏维埃。长期把持苏维埃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在解决俄国面临的问题上完全站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边,走上了与资产阶级妥协、“联合”的道路,对革命群众造成极其有害的误导。为此,列宁撰写这本著作,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孟什维克及社会革命党人的反动立场,从对解决经济困境的分析中得出了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结论,指明了解除俄国“大难”的根本出路。

列宁分析认为当时俄国面临的饥荒、失业等严重社会问题完全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以及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对他们的支持造成的,二月革命后取代沙皇专制的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的政府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用民主共和的管理形式代替君主制的管理形式,丝毫也不会触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经济本质。

列宁明确提出克服战争所造成的经济破坏、消灭灾难和战胜饥荒的主要方法,就是由国家实行监督、监察、计算和调节,具体措施是:把银行和工商业辛迪加同时收归国有;取消保护一小撮人的特权和从军事订货中谋得巨额利润的商业秘密,要求大企业和富人有完备的报表,接受审查和监督;像德国一样,强迫企业参加联合组织即强迫辛迪加化;除了面包配给制,还应强迫全体居民加入消费合作社,以充分贯彻对消费的监督等等。列宁明确指出监督的实质,即监督的全部问题归根到底在于谁监督谁,实施以上监督的关键是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府,掌握国家政权,坚决彻底地实行由工人和农民对地主和资本家的监督。这是解决俄国“大难”的无产阶级革命出路。

列宁深入论证了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批驳了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以及普列汉诺夫等人把社会主义说成是遥远、情况不明、渺茫的未来的观点。指出,对经济活动实行监督,虽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却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而走向社会主义的一个或一些步骤。战争加速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从而使人类异常迅速地接近了社会主义。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这不仅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促成了无产阶级的起义,而且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争得了共和制和民主制的俄国,垄断资本主义也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走向社会主义就不能前进,在这里没有中间道路。

这篇文章帮助无产阶级特别是农民群众认清了俄国面临的严重局面的实质,教育和启发了他们,对十月革命的发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