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价格和利润》(Wage, Price and Profit)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中央委员会会议上用英语做的报告。写于1865年6月20日和27日,内容以手稿形式保存下来,1898年由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以《价值、价格和利润》为标题首次在伦敦发行单行本,并附有爱琳娜写的序,后在出版德文版时使用《工资、价格和利润》这一标题。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6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19世纪6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再次高涨,但刚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在工人罢工以要求增加工资问题上却分歧严重。总委员会委员、欧文主义者J韦斯顿在5月2日和23日的大会发言中竭力证明,货币工资水平的普遍提高对工人没有好处,罢工对改善工人状况有害无益。马克思在总委员会会议的两次演说中对韦斯顿的这种有害见解进行了批驳。
《工资、价格和利润》全文由引言和14节正文组成。在引言中,马克思简要阐明了写作这篇报告的目的。文献的正文包括三个部分:第1~5节为第一部分,主要是“答复韦斯顿的胡说”,批判了韦斯顿的错误观点及理论依据。第6~13节为第二部分,是“在适合这种场合的限度内所做的理论的论断”,详细阐释了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劳动力的价值如何决定、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以及利润、工资和价格的关系等问题。第14节为第三部分,也是结论部分,马克思在批判韦斯顿以及蒲鲁东、拉萨尔错误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了争取提高工资斗争的意义及其局限性。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论述了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阐明了工资的实质,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剥削的秘密(两年后出版的《资本论》中的一些重要原理在此已做了阐述)。他指出,资本家的本质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阶级要抑制资本家的贪欲,就必须不断为提高工资和缩短工作日而斗争,这样才能防止自己的地位不断恶化。马克思深刻论证了工人阶级开展经济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同时也指出了经济斗争的局限性,因此他强调要把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因为,单纯的经济斗争反对的只是结果,而工人阶级更应该反对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对于“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种保守的格言应当摒弃,工人阶级要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
《工资、价格和利润》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科学地阐释了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关系,这对于教育国际工人协会的领导成员,提升国际工人协会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并为后来的国际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