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Decision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Party Spirit)

由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以增强党性为主题的一份文件。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面对的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地和边区也面临极端困难。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认为项英之所以“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从根本上是党性出了问题,因此必须消除党内特别是军队中违反党性的错误倾向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党性学习,建设一个团结一致、坚强有力的党。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就如何加强全党的党性教育进行讨论。

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通过了由王稼祥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决定》共分三个部分。首先,《决定》论述了增强党性的必要性。指出,中国共产党经过20年的革命锻炼,已经成为和广大群众密切联系的马列主义政党,已经成为全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的决定因素。然而放在全党面前的仍然是伟大而艰巨的革命事业。这样,就要求党更进一步地成为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列主义的党,要求全体党员和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在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和统一的纪律下面,团结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整体。其次,《决定》列举了当时党内存在诸如政治上的自由行动,组织上的自成系统,思想认识上的个人主义等违反党性的倾向。指出,如其发展,便会破坏党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最后,《决定》指出了纠正上述违反党性的倾向的办法。一是应当在党内更加强调全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重要性。二是更严格地检查一切决议决定之执行,坚决肃清阳奉阴违的两面性的现象。三是即时发现,即时纠正,不纵容错误继续发展,对于屡说不改者,必须及时预防,加以纪律制裁。四是在全党加强纪律的教育,严格遵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基本原则。五是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和加强学习的方法,来改造自己使适合于党与革命的需要;要提倡大公无私,忠实朴素,埋头苦干,眼睛向下,实事求是,力戒骄傲,力戒肤浅的作风,改造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完全脱节的现象。六是从中央委员以至每个党部的负责领导者,都必须参加支部组织,过一定的党的组织生活,虚心听取党员群众对于自己的批评,增强自己党性的锻炼。

1942年7月,任弼时在为中共中央党校所做的《为什么要作出增强党性的决定》的报告中,指出了中共中央制定该文件的原因。首先是我们党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生活当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我们的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内部的统一团结,更加需要思想一致、行动一致,更加需要巩固我们自己,防止敌人利用各种机会和间隙来破坏我们党的团结。其次,我们党在抗战以来和几年的统一战线当中,由小党成为大党,党员发展到80万人,其中75万是新加入的,成分相当复杂。大批新党员今天很需要党更多的教育。同时,由于斗争环境和社会存在的思想意识会反映到我们党内来,使我们党内容易产生不正确的思想。这些情形也告诉我们党,今天更加需要增强党性,克服不好的倾向来团结我们党内部。第三,从我们党的历史上说,党内还存有一些弱点,需要更加注意这些弱点。抗战过程中的一些严重的事件和现象正向我们发出警告。同时,任弼时在报告中也指出了《决定》的积极作用。首先,这个决定总结了我们党二十年来对于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其次,这个决定发出后,对于全党起了教育的作用,使党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比过去更加统一。第三,这个决定发出后,对这次的整风学习运动也起了思想上的准备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是建党以来第一个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以增强党性为主题的文件,在党的建设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成为延安整风学习的必读文件。《决定》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把党性锻炼和修养当作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也是党对自身内部关系认识达到更加成熟和更加自觉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