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the Four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参加这次大会有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江泽民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大会做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大会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大会对经济发展速度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决定将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由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调整为增长8%—9%。大会还对加快经济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必须努力实现的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第二,首次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改革的目标,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根本原因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会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从九个方面做了概括,并将这一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党章。这是大会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

大会通过了会议的相关报告,选举产生了由189名委员和13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由108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