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和强军相统一(integration of enriching the country with strengthening the army)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国家安全与发展高度统一的战略目标。在不同时期不断丰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开拓富国与强军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毛泽东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指出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大局,国防现代化只有建立在国家整个工业以及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同时,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

20世纪90年代,一方面出现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的新挑战;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得到增强,为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必须形成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进入21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富国与强军的辩证关系做出新概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最重要的是坚持实行军民融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强军相统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定,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这一国家战略写入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中国共产党强调富国和强军辩证统一。一方面,富国是强军的基础。兵不强不可以御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经济实力是国防实力的坚强后盾,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富国之路,才能全面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为强军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强军是富国的保障。只有建设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军队,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强军不仅要维护国家的领土边疆、领空、领海,为国家的和平发展保驾护航,还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创新,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与军队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