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深度发展(the deep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我国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与发展道路。它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最早萌芽于20 世纪50年代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建立初期。毛泽东首先提出了“军民两用”的重要思想,我国国防工业开始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的发展方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进一步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江泽民强调“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胡锦涛把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定阶段联系起来,提出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些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后,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习近平更是多次强调,要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势、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是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
首先,军民融合是多领域、全方位的融合。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国防动员体系、科技资源体系等的军民融合,推动军地海洋、太空、空域、测绘、导航、气象、频谱等资源合理开发和合作使用,军民合建共用基础设施,促进军地资源互通互补互用。其次,融合要深度发展,要求统筹军地发展总体设计上的“融合”。在国家层面建立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军民通用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军地统筹建设立法工作进程,建立完善军地联合应对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行动机制,建成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应急应战一体的国防动员体系。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使命任务。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实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军事与经济辩证关系原理的准确把握,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经验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这条道路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将对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伟业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