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中国建设(the construction of security China)

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平安中国建设,是指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广义的平安中国建设,则是指维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安全,把建设着力点从打击、防范、管控拓展到服务、管理、建设等各个环节。广义的平安中国建设,关注到人身安全,吃、住、行的平安,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成效,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人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执法司法的严格、公正,社会公平正义的充分体现。以准确把握维护社会秩序与激发社会活力为结合点,建设平安中国。

2005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阐述了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平安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2006年11月20日和2007年4月19日,中央综治委先后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平安建设的实施意见》两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此后,政法综治战线多次召开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

平安中国建设的工作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要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作用,发挥综合治理优势,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要加强源头性、基础性工作,掌握平安中国建设的主动权;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着力解决面上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要加强系统治理,把握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平安中国建设的导向,是人民群众的平安需求。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平安中国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新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