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Policy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New China)
刘少奇撰写的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份党内报告提纲。作于1949年6月。收入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刘少奇选集》(上)
。
提纲共有14条:(1)
解放战争快要结束,今后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恢复与发展中国的经济。(2)
经济建设对于我们党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还没有准备。我们的干部还不熟悉经济工作。(3)
我国是一个产业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大国。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中国,应该怎样和采取什么路线去发展经济呢?(4)
在推翻帝国主义及国民党统治以后,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主要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和半自然经济这五种经济成分所构成。(5)
这五种经济成分中,小商品经济与半自然经济占着绝对的优势。合作社经济今天还很少,但可以很快地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也很少,但可能在颇大程度上去组织。国营经济则在接收全国官僚资本后,以及在将来收回若干大企业后,是一个可观的但还是很小的成分。不过它可以使社会的经济命脉操在国家手中,而居国民经济的领导地位。在无产阶级、共产党领导之下,由上述五种经济成分所构成的国民经济,我们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经济。(6)
由上述五种经济成分构成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内部,是存在着矛盾和斗争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与资本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之间的斗争,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是在消灭帝国主义势力及封建势力以后,新中国内部的基本矛盾。这种矛盾和斗争,将要决定中国将来的发展前途到底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抑或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7)
合作社经济是国营经济的同盟者和带有决定意义的助手,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营经济的助手,而小商品经济及半自然经济则是一种动摇的力量。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十分接近社会主义的经济,合作社经济是在各种不同程度上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则是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基础。大量的独立的小生产者,一方面可以接受各种不同程度的合作社形式,另一方面又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8)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应该如下:前述五种经济成分,除开那些投机操纵的经营及有害于新民主主义的国计民生的经营而外,都应加以鼓励,使其发展。在可能的条件下,逐步地增加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加强国民经济的计划性,以便逐步地稳当地过渡到社会主义。这种过渡,是要经过长期的激烈的艰苦的斗争过程的。(9)
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将逐步收回或置于国家监督之下。(10)
在土地改革已完成的地区建立合作社。要办学校训练干部,并建立全国性的合作社领导机关及合作银行。(11)
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有可能在颇大的范围采用,也很需要。其形式是租让、加工、定货等。(12)
依国家商业及合作社商业发展的程度,适当地实行某些物品的配给制,以保证军队、工人、机关工作人员及学校学生的生活。对市场则采用调剂物价的政策,与奸商做斗争。(13)
苏联及东欧各国无产阶级的援助,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上述任务的实现,是有重大意义的。这种援助包括经验上、技术上、资金上的援助。此外,在物资方面,应实行某种程度和范围内的经济互助。(14)
今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反对以下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资本主义的倾向;另一种是冒险主义的倾向。
本提纲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