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
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发生的美国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1776年7月4日宣布成立)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1861—1865年因美国内战而建立的政权)。战争最终以北方胜利告终。战争之初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为解放黑奴的战争。
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无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美国仍处在分离状态。在南方,实行的是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度,1860年南方的黑人奴隶已达400万人。由部分种植园主和与南方奴隶主有联系的企业家于1791年建立了共和党(1794年改为民主共和党,1840年正式称民主党)。民主共和党在1800年的选举中赢得了总统和国会。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1860年,北方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总产值达188亿美元。1854年成立了代表工商业主利益的共和党。1860年共和党开始执政。由于南北双方奉行的政策不同,使得宗教界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北方的教会不断通过对《圣经》的诠释为解放黑奴辩护;南方的教会则使用加尔文宗教思想为奴隶制和南方脱离联邦的行动提供理论依据。
南北矛盾和斗争自19世纪起日趋激烈,斗争主要围绕新获得的西部土地而展开。美国于1783年获得了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土地,1803年从拿破仑手中收购了路易斯安那,1819年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佛罗里达,1845—1853年通过美墨战争收购了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此后,美国于1867年从俄国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1898年吞并夏威夷群岛。北方要求在西部地区发展资本主义,限制甚至禁止奴隶制度的扩大;南方则力图在西部甚至全国扩展奴隶制度。双方矛盾到19世纪50年代在局部地区已酿成了武装冲突。在奴隶主的进逼面前,北方资产阶级开始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特别是1860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之后,南方奴隶主发动了叛乱。南方六个蓄奴州(南卡罗来纳州、密西西比州、佛罗里达州、亚拉巴马州、佐治亚州、路易斯安那州)纷纷独立,于1861年2月组成邦联政府,成立美利坚联盟国,首都里士满,杰弗逊·戴维斯担任总统。同年4月南方联盟军先发制人攻占萨姆特要塞,美国内战爆发。
1861年4月至1862年9月是“有限战争”阶段。林肯政府在内战初期进行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南北的统一,担心触动奴隶制度会把一些边境奴隶州推向南方叛乱者的一方,从而失掉边境诸州这个重要的战略地区。由于北方政府不肯宣布解放奴隶,因此,在内战的第一阶段,北方在军事上连遭失败。战争从1862年9月进入了“革命战争阶段”。1862年5月至9月,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大量黑人奴隶加入北方阵营,北方得到雄厚的兵源,迅速扭转了不利的局面。1863年7月1日两军在葛底斯堡展开决战,7月3日南方军队被击败,战场上的主动权转到北方军队手中。1865年4月9日,南方部队陷入北方军队的重围之中,被迫向联邦军总司令格兰特请降。南北战争终止,美国恢复统一,从此全国各地不再实行奴隶制度。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摧毁了奴隶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且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南北战争的局限性在于只是废除了南方叛乱诸州的奴隶制,这些黑人虽然被解放了,但是并没有获得与白人同等的权利,留下了种族歧视的历史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