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

1789年法国爆发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震动了整个欧洲。

18世纪末,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极端腐朽。当时国内等级森严,阶级压迫十分严重。僧侣属第一等级,贵族属第二等级,资产阶级、城市贫民、工人和广大农民统称第三等级。作为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的封建统治阶级享有无上的特权,横征暴敛,骄奢淫逸。广大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处于无权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推翻封建统治,消灭封建特权,成为当时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要求。

177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即位后,法国政治更加腐败,财政危机日益严重。1789年春,爆发了一连串农民暴动,要求分配土地,取消封建贡赋和贵族特权。许多地方农民拒绝纳税,杀死领主,夺取土地。城市也发生严重粮荒,平民起义要求改变现状,人民的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为了挽救自己即将灭亡的命运,几次进行财政改革,但都以失败告终。1789年5月,路易十六迫于形势,在凡尔赛召开了“三级会议”。代表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因受歧视退出会议,并宣布自行召开国民议会(后改为制宪议会)。国王和封建贵族调动军队,阴谋用武力解散制宪议会。他们还把巴士底狱碉堡上的大炮对准人口密集的市区,企图对人民进行血腥屠杀。

封建王朝的疯狂镇压,激怒了广大法国人民。7月,巴黎人民的革命情绪更加高昂。他们涌上街头,同军队发生冲突。在人民的英勇斗争下,国王军队节节败退,巴黎逐步掌握在人民手中。7月14日,巴黎人民拿起武器攻占了象征法国封建统治的堡垒巴士底狱,夺取了反对封建制度的胜利。这一天后来就成为法国国庆日。

随着革命的进展,政权从王室转到了制宪议会手中。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贵族利益的立宪派掌握了政权。1789年8月,通过了《人权宣言》,后来又制定了1791年宪法。但是,立宪派害怕人民,并不想彻底消灭封建制度。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驱逐立宪派,废黜了路易十六的王位,结束了君主立宪制,成立了法兰西共和国。在人民的强烈要求下,路易十六于1793年1月被送上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