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English Bourgeois Revolution)

17世纪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治力量的迅速壮大,但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及其后继者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在人民革命运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取得了革命领导权。1639年,苏格兰人民首先起义,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重新召开停止了12年的国会。矛盾更加尖锐,广大农民的反封建斗争也日益激烈,革命由此开始。1642—1646年爆发第一次内战。克伦威尔率领由自耕农组成的新模范军打败国王军队。但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长老派背叛革命,企图与国王妥协;代表中等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利益的独立派一面主张继续对国王进行斗争,一面又反对广大农民与手工业者的民主改革和分配土地的要求。革命阵营内部发生分裂,国王趁机于1648年挑起第二次内战。国王军队很快又被击溃。在士兵和人民群众的强大压力下,1649年1月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同年5月,共和国成立,但是政权落入独立派手里。农民的土地问题仍未解决,引起广大农民的不满。独立派镇压了代表无地或少地农民的掘地派和代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平等派,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653年,克伦威尔又改共和政体为护国主政体,并且自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克伦威尔死后,高级军官之间争权夺利,统治集团内部陷于混乱。逃亡国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趁机策动王党叛乱,并且于1660年复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王朝的反动政策引起辉格党人的反对,资产阶级、新贵族与部分封建土地所有者实行妥协,发动了1688年的政变(所谓“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了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因而历史学界通常把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