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Speech at a Conference of Cadres in the ShanxiSuiyuan Liberated Area)
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解放区召开的中央晋绥分局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5月6日第2807期《晋察冀日报》、1948年5月11日第2817期《晋绥日报》都刊登了这个讲话。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讲话分为五部分,主要是讲与晋绥工作有关的问题,以及与全国工作有关的问题。
(1)
肯定了晋绥解放区土地改革和整党的工作,并总结了该解放区成功的基本经验。毛泽东说,晋绥的党组织反对了右的偏向,发动了群众斗争,完成了或者正在完成着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又纠正了在运动中发生的几个“左”的偏向,使全部工作走上健全发展的轨道。晋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是成功的。晋绥解放区成功的基本经验,一是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二是根据中央关于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的指示,使党和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起来。三是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在贫农团和农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区村(乡)
两级人民代表会议,是一项极可宝贵的经验。
(2)
分析了整党、整军、土地改革后的形势和任务。毛泽东强调,抗战时期党和政府存在的某种程度上的成分不纯或者作风不纯,以及由此产生的工作上的不良现象,需要在解放战争时期来完成。晋绥党组织的任务,是用极大的努力,继续完成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继续发展和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不再加重人民负担,并酌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生产。他指出,整党、整军和土地改革工作,具有伟大历史意义,使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密切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执行着党中央所规定的一切政策和策略,胜利地进行着人民的解放战争,使敌人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这就是中国革命和反革命的互相对比的全部形势。
(3)
准确概括并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这个革命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所建立的国家和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联盟的民主联合政府;所要推翻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些敌人的集中表现,就是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4)
准确概括并系统阐述土地革命的总路线。毛泽东指出,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盟者及其统治的基础。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毛泽东强调,消灭封建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就给发展工业生产,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的任务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目的。
(5)
阐明总路线、总政策和具体的路线和政策的辩证关系。毛泽东说,如果忘记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执行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的时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左右摇摆,就会贻误工作。
这个讲话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一步指明了政治方向。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The Report on Second Plenary Session of S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做的报告。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
报告论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的历史性转变,并对如何在城市中开展工作做出原则性规定。提出,我们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从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只有这样,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其他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报告还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报告还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存在的两种基本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对内的节制资本和对外的统制贸易,是这个国家在经济斗争中的两个基本政策。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报告论述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
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的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报告对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号召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这为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提出了重要课题。报告坚信,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这篇报告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行动纲领。这篇报告,和毛泽东在同年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构成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政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