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拥军优属与拥政爱民运动(campaign to support the army and 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o the families of soldiers and to support the government and cherish the people in Shaanxi, Gansu and Ningxia border area)
陕甘宁边区开展的一项社会活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为进一步促进军民团结和军政团结,组织发动全国军民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团结奋斗的一项社会活动,亦称“双拥运动”。“双拥运动”首先从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兴起,并迅速辐射到全国各抗日根据地。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以后,对密切军政关系、军民关系尤为重视。在陕甘宁边区制定的三个施政纲领中都有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内容。但一段时间内,由于放松了对边区部队的教育,加之条件艰苦,财政经济困难,在部分部队中存在着忽视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观念,对地方党委和政府不够尊重,违犯群众纪律,侵犯群众利益。在部分政府人员与群众当中,产生了忽视拥护军队的思想,甚至把维护人民利益与拥护军队对立起来;在优待抗属工作中,存在着“重工属轻抗属”的偏向。这些情况的发生,影响了军民、军政团结。为解决这些问题,1940年8月5日,八路军总政治部专门发出《关于严整纪律改善军政民关系的训令》。为了进一步改善军民、军政关系,加强军民、军政团结,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倡导下,从1942年底开始,陕甘宁边区掀起了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运动。1942年10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在1943年春节期间,留守兵团各部队和边区政府同时开展“拥军拥政运动月”活动。1943年1月15日,边区政府发布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指出,拥护军队是各级政府与全体人民应有的责任与任务,并检讨了政府在拥军优属工作中的缺点。为此,决定1943年1月25日至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并规定每年春节前后,要隆重慰问驻军。同日,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指出拥军运动是边区人民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巩固边区的一个重要步骤。与此同时,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于1943年1月25日发布《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和《关于拥政爱民运动月的指示》。
陕甘宁边区“双拥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项伟大举措,对稳固军政、军民的团结具有伟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不仅为各抗日根据地开展拥军优属树立了典范,也为最终夺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重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