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革命根据地(revolutionary bases in rural areas)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农村建立的有红色政权、开展武装斗争的地区。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开始逐步建立的。当时,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被敌人瓦解和消灭的危险,面临着敢不敢革命和怎样坚持革命这样两个根本性问题。在生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高举起革命旗帜,并在实践中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27年7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领导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发动武装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农民发动秋收起义;召集中央紧急会议,讨论和决定大革命失败后的新方针。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领导下,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多人举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南昌起义后的第六天,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提出了整顿队伍、纠正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到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并于1927年9月9日发动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开始以攻打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起义受挫后,退到浏阳文家市集中。9月1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9月29日,起义军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时,在毛泽东领导下进行了改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0月上旬,毛泽东率领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北麓的宁冈县,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

。12月,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平江起义后组成的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红军多次粉碎敌人的“进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转战赣南、闽西,在已有的小块红色割据区域和地方工农武装的配合下,先后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央局,并决定将苏区中央局和苏维埃中央政府设在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这个全国最大的根据地。此后,人们把赣南、闽西根据地也称为中央根据地或中央苏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除了中央根据地之外,还有鄂豫皖、湘鄂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赣、广西右江、广东东江和海南等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及由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发展而来的陕甘根据地(又称“西北根据地”)

。这些根据地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红军在反对敌人“围剿”的艰苦斗争中创建的。随着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方面的建设广泛开展起来,根据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后来,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导致除陕甘以外各主要根据地的丢失和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组织的严重破坏。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在华北开辟了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在华中创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略总后方是陕甘宁边区。由于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是从日寇侵略的铁蹄下解放出来,所以也称作解放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条件下把工作重点放在敌后农村,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迅速扩大。经过土地改革而获得翻身的广大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使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足以保证最后胜利的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至此,作为中国革命战略基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