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报告》(Report on Subbotniks—Delivered to a Moscow City Conference of the R.C.P. 〔B.〕)
列宁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意义所做的报告。
全称《在俄共(布)莫斯科代表会议上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报告》,最早于1927年10月26日刊载在《真理报》第245号。中译文收入《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第38卷。
星期六义务劳动是指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自发性、群众性的无酬劳动。1919年,苏维埃俄国面对着国外武装干涉力量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军事反扑,莫斯科-塔山铁路的工人在后方通过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生产率,率先开展了这一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劳动形式。列宁在《伟大的创举》《在俄共(布)莫斯科代表会议上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报告》等一系列文章和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工人创造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奉献精神、英雄主义和首创精神。
列宁认为,星期六义务劳动是比推翻资产阶级更为困难和深刻的变革的创举,因为它不仅在克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狭隘性、利己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更意味着一种崭新的、完全区别于资本主义准则的新型劳动形式,一种比战胜了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更高的东西,即大规模组织起来满足全国需要的无报酬的劳动。
列宁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星期六义务劳动的重要意义。首先,列宁通过对阶级的本质的剖析,指出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认为,要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废除资本主义所有制,还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所有制,而完成这项事业的前提必须是充分发展起来的、并且是在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物质条件中生长起来的生产力。无产阶级肩负着发展生产力和建立、巩固社会主义的多重使命,星期六义务劳动体现了工人阶级主动承担历史使命、自觉自愿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历史进步性。
其次,列宁通过区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出社会主义是直接从资本主义生长出来的社会,是新社会的初级形式,共产主义则是更高的社会形式,只有在社会主义完全巩固的时候才能得到发展;所谓共产主义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人们习惯于履行社会义务而不需要特殊的强制机构,不拿报酬地为公共利益工作将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列宁强调,“共产主义”实际上仍是一个很遥远的、必须谨慎对待的概念。也正因为这样,星期六义务劳动见之于实践后就有了特殊的价值,因为就在这种极小的事情中开始出现了某种共产主义的东西。
最后,列宁认为星期六义务劳动对党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如在清除混入革命队伍中的投机分子、机会主义者时,需利用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个创举清党。非经半年“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的“考验”或“见习期”,不得接受入党,并且在以后,如果没有特殊的劳动或功绩证明自己绝对忠诚可靠,能够做一个共产党人,都需要经过这样的审查。
星期六义务劳动对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