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the Twelfth Congress of the R.C.P.〔B.〕)

1923年4月17—25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召开。本次出席大会的有408名有表决权和417名有发言权的代表,共代表386000名党员和99000名预备党员。代表大会讨论了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总结报告、俄国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的总结报告,讨论了关于工业的报告、关于党和国家建设中的民族问题的报告、关于农村税收政策的报告、关于区域划分的报告等。列宁因病未出席代表大会。在代表大会之前不久发表了他的《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日记摘录》《论合作社制》《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文章。代表们在讨论解决各种问题时都认真考虑和广泛利用了这些文章和著作。本次代表大会做了两年来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总结,坚决反击了把新经济政策理解为放弃社会主义阵地的托洛茨基、布哈林和他们拥护者的观点。代表大会对组织问题和民族问题给予很大的关注。斯大林在4月17日下午的会议上做了中央委员会的组织报告。代表大会在根据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所通过的决议中批准了列宁改组工农检查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计划,指出了中央组织机关和全部组织工作已有改进。4月23日代表大会听取了斯大林《关于党和国家建设中的民族问题的报告》。4月23日和24日讨论了这一报告,问题的进一步讨论移至斯大林直接领导的代表大会民族问题组进行。4月25日代表大会通过了该组提出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是以斯大林的提纲作为基础的。代表大会揭露了民族主义倾向分子,并号召党坚决反对民族问题上的两种倾向即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和资产阶级地方主义。大会选出了由40名委员和17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3名委员组成的中央检查委员会、50名委员和1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