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The Tasks of the Proletariat in the Present Revolution)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任务的报告,又名《四月提纲》。写于1917年4月17日和18日,载于1917年4月20日《真理报》第26号。中译文收入《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第29卷。
1917年2月(俄历),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出现了以立宪政党为首、掌握全部政权机关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以及依靠武装工人和士兵支持的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由于广大工农群众缺乏政治经验,苏维埃的领导权被追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窃取,致使工兵代表苏维埃成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补充和附属政权。在这一历史转变时期,布尔什维克党内对于时局的特点和革命发展方向的认识很不一致,急需一个明确的方针武装全党。4月16日,列宁结束在瑞士苏黎世的流亡生涯辗转回到彼得格勒,连夜拟定了《四月提纲》的初稿。随即向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代表,以及在布尔什维克代表与孟什维克代表的联席会议上宣读了这一著名提纲,明确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路线方针和策略。在政治方面,列宁认为:(1)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即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由于俄国第一阶段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政权的形式,不是议会制共和国,而是俄国革命群众所创造的苏维埃。(2)要和平夺取政权,走革命和平发展道路。策略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经济方面,列宁提出了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系列经济措施:(1)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一切产品的生产和分配;(2)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为一个国家银行,受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3)没收一切地主土地,收归国有,交农民使用。
列宁还提出了立刻召开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大会、修改党纲、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更名为共产党、建立新的革命的国际,以便同背叛社会主义的各国社会民主党划清界限的重要任务。
《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路线,为后来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列宁的“一国或多国胜利论”的具体化与发展。